記得在兩三年前,第一次看羅賓森 (Ken Robinson) 於 2006 年在 TED 幽默機智的演講〈學校扼殺了創意嗎?〉(Schools kill creativity)時,就有很強烈的感觸,學校不是應該是幫助孩子學習的嗎?怎麼會變成適得其反呢?

羅賓森提到想想現在剛入學的孩子,他們將會在2065年左右退休,誰能預測到時候他們須具備什麼專業知識呢?當我們還小的時候,有人可以預測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,有人可以預測到App developer 會是最夯的行業嗎? 現在孩子們花所有時間去記憶的知識,花所有時間學的學科,到時候是不是過時了呢?

為了因應未來社會的高度不可預知性,學校應將創造力與語言或數理能力等同並重。可是反觀現在的教育體制,追求標準化的答案下,孩子不能犯錯,回答師長們要的答案才會得高分,得到獎勵。如果沒有犯錯的容忍度,怎麼可能有原創的獨特性呢?怎麼想得出與眾不同的藍海策略呢?

日前和一位在大學當甄試委員的教授爸爸討論到孩子的教育規劃,這位教授爸爸對教育相當的憂心。他提到兩個大問題,一個是免試推甄的申請書真是琳朗滿目,所有的申請者幾乎都是完美的,不但所有成績一級棒,由小到大更是獲獎無數,才不過申請一所私立大學,申請書集結成冊,教改不但使事情複雜化,更因申請書的過度包裝卻挑不出學生的良莠。另一大隱憂是,就算經過如此篩選的學生,卻完全沒有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教授爸爸授課時故意將非常簡單的算式寫錯,並反覆問學生,全班同學竟無人勇敢的指出老師的錯,後來還是一為土耳其交換學生提出質疑,和教授討論公式的正確性。

從事幼兒教育已有6年多了,接觸到幼兒絕不是如此,現在的孩子聰明伶俐,好奇心強,求知慾旺盛,舉一反三不算了不起,舉一反十還時有所見。曾幾何時,孩子們變成了一部考試的機器,沒有思想,沒有創造力,這樣的孩子不論是在大學裏求學問,還是出社會工作,他們有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呢?

我和我們家爸爸在孩子進小學後,一直不斷的反覆思考教育這個議題。就像洪蘭在她的演講中提到一個故事,她看過一份小二的考題,【什麼東西會長大?】,答案1. 桃樹 2.青草 3.種子。您知道答案是什麼嗎? 已上全是? 錯,答案是在國文課本提到的,桃樹會開花,青草會長大,種子會發芽,所以答案是【2.青草】。相信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一定會知道,這絕對不是個單一出現的笑話,這絕對是仍然存在的試題,而且是常常出現的問題。這是我們要孩子學的嗎?這樣的”知識”對他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呢?

孩子們隨著年級漸高,念書的時間逐漸變長,一天除了睡覺以外都在認真念書、做功課,可是如果花了所有精力都在應付如此的考試,以求得更好的成績。那麼您說孩子會不會越學越笨,越學越沒動機呢? 我從小是個乖乖牌的好學生,老師說一,我絕對不敢說二,可是等到我在哈佛念建築學院時,看到別人一張張天馬行空的設計圖,自己卻因再也找不到標準答案,完全被工程結構局限了創意的窘境,只好放棄想當建築師的夢想,轉而學商。自己因為過度追求”正確答案”的思考模式,而導致幾乎沒有原創力,難道我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嗎? 從小,孩子在華德福、全美主題式教育下,所培養出來的思考力、學習動機和創造力,難道就要任由荒謬的教育體制磨滅嗎? 從孩子進小學後,我一直不斷思考這個問題….

Sophi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主題空間 的頭像
    主題空間

    主題式實驗教育(自學團體)

    主題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